廖成林:用清廉守望信念

时间:2008-04-22浏览:52设置

[ 2005-05-16 ] 第一眼看见廖成林,几乎都有这种感觉,这张脸,正气、智慧,又真诚、温和。作为纪检领导干部,总让人联想起黑脸包公、铁面海瑞。廖成林却以另一种形式坚持着原则。他总爱浅浅一笑。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权力、职务、地位,59岁的廖成林对这些看得很淡。眼下,深圳市委、市纪委即将换届。市委主要领导和廖成林谈心。得知自己要退出领导岗位,廖成林笑眯眯地说:“我从一个农村青年,普通一兵成长为党的领导干部,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人民的信任,一切听从组织的安排吧,我没任何意见!”这就是廖成林,一位优秀领导干部的朴实话语。 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谭国箱如是评价说:“成林同志先后与市纪委四任书记共事,是现任市纪委领导班子成员中任职时间最长、资历最老的一位副书记。他13年如一日,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工作。特别是成林同志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职务升迁,从不向组织伸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在群众中树立了一名纪检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深圳市纪委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在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特别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这离不开市委和市纪委常委会的正确领导。深圳积极探索构建反腐保廉预防体系已走过了第3个年头,在市纪委常委会的决策和领导下,廖成林在分管工作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工作不是为哪个人干,而是为党的事业干的”,市纪委常委周向阳说,廖书记常常流露这种“洒脱”的思想。所以,不管谁来当一把手,他的工作都干得非常漂亮。 纪检干部,廉洁更是“生命线”   领导干部廉洁无“小事”,对纪检干部来说,廉洁更是“生命线”。廖成林等市纪委领导喜欢在机关吃工作餐,而尽可能不参加应酬。每个工作日的中午,几乎都能看到廖成林在单位打饭的身影。南山区委副书记、区纪委书记吴纵锄说,成林同志常到南山调研检查工作,很少留下来吃饭,他总是婉言谢绝。 每天提前15分钟到办公室,是廖成林上班的定律。廖成林还有一个双休日和节日不用车的好习惯。 廖成林“说教”也平实。“守住你的俸禄,就等于守住一口水井”,与廖成林聊过天的干部,都知道他喜欢引用这句古训。谈及这个问题,他喜爱加重语气,略加手势强调:“每月工资虽然不太多,但总能过上安稳舒适的生活,就如一口水井,井水虽不满,但取之不尽。违法犯罪虽一时搞了30万、50万,最后党籍、公职开除了,不仅名声没有了,水井也干涸了,算算这笔账,值得吗?” 廖成林还常说,纪检干部要监督别人,首先要约束自己,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这样别人才能心服口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3年,他年年出满勤;23年,他不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1995年、2000年和今年深圳市三次换届,参加市直机关和罗湖区党代表选举,他都以高票当选。 “什么都好,就是不帮家里的忙” 清贫,并非一件漂亮的衣裳。不过,守住清贫,等于守住自己。当年廖成林来到深圳这块热土时,一家人挤在招待所一住就是一年半载。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廖成林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才500多元,每月供房子花去了160元,还要供养双方父母。 廖成林有一个铁律:不许家里人沾自己的光。 27岁的儿子廖炜,想借爸爸的公务车“撑撑”脸面,去机场接一位要好的女同学,看看有没有发展感情的机会。廖成林听后劝道:“你们还是坐公共汽车吧,说不定还能增进友谊。”廖炜知道父亲的脾气,不再多说。 廖成林的妻子到深圳后,一直在原市科技局招待所管仓库。廖成林给妻子定下了一条规矩:不许在外面说三道四。质朴的她本本分分,从不跟别人说老伴是谁。后来,招待所给人承包了,焦急的她再也忍不住了,嚷着要丈夫给自己找份好工作。最终,还是自己解决问题,靠着平时勤勤恳恳的工作表现,科技局办公室看中了她,让她负责内勤工作,一直干到2002年退休。 埋怨归埋怨,她内心还是十分理解廖成林,她说:“做领导还是应该这样,要不群众怎么看?” 这是一个非常和睦的家庭,她眼里的老伴是“什么都很好,就是不帮家里的忙”。 在廖炜的记忆中,工作繁忙的爸爸,只在小学入学时送过他一次上学。读书时所有的家长会,都由妈妈“包办”,到重庆读大学时,父亲也是让他独自启程。可是,这些无阻他与父亲间“亦师亦友”的感情。廖炜能读懂爸爸的苦心:“做人,永远是排在第一位;工作,可以慢慢找。” 信访“消防队长”的绝活 “处理上访如同救火”。市纪委要求每一位信访工作的干部具有坚强的党性,高超的政策水平,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驾驭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市纪委副书记孙大卫眼里的廖成林是个“爱学习、爱琢磨工作”的人,处理事件尺度把握得非常准,一件一件难题,都一一化解了。 市纪委干部赠给廖成林一个雅号信访“消防队长”。成功调解是他的“绝活”。同事们已记不清,有多少上访者在廖成林的关心下,化解了心中的结。 听说要谈廖成林,市总工会干部沙焕玉特意带来自己被评为先进个人的数本证书,以特殊的方式答谢他。1991年,沙焕玉因工作与原单位负责人产生矛盾,长期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多次上访,一气之下还在白衬衫写上大字跑到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办公室相抗。“老沙,沉住气,事情总有一天会解决的,”廖成林性格不显山露水,处理问题时冷静且稳重。沙焕玉说,本已心灰意冷,寥寥数语却令自己重燃希望。通过深入细致的走访,廖成林提出正确处理沙焕玉有关问题的一系列意见。在廖成林帮助下,沙涣玉恢复了副处级待遇,后来市总工会又将其提拔为正处级干部,专门负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 爱学习的廖成林,平时一有空就啃法律书籍,信访工作还让廖成林变成了“语言家”。刚来时,廖成林听广播、看电视,前后不出半年就听懂客家话、广州话,廖成林甚至学会用“行话”和对方打交道,拉近双方的距离。 “若出问题,我负责” 与大变革、大发展相应,各方利益的矛盾冲突交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深圳许多轰动一时的案件,都落在廖成林的头上。 1992年,刚任市纪委副书记的廖成林就“火线上岗”。这一年,深圳发生了“8·10”股票风波,轰动全国,引起中央和省委高度关注,市里抽调了大批干部进行清查,并指定廖成林为清查办主任。他二话没说,挑起了这副重担。整整两个月,彻夜加班是家常便饭。后来,案件办了下来,他的头发却白了一圈。 办案,仅靠工作认真远远不够,有时还需要挺身而出的胆量。一提起廖成林的“强硬”,福田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辉就想起1993年查办深圳大学张某、市公安局姜某等人严重违纪违法一案。 这是一场正义和邪恶之战,这案子至今让张辉记忆犹新。张辉说,张某等人以单位名义出书并通过关系硬性推销,涉嫌贪污、贿赂。由于其家属反侦查能力非常强,通过关系在报纸发表文章,甚至诬告办案人员。诬告信寄到了上级领导手中。一时间,专案调查组工作面临重重阻力,调查人员反被调查是否存在违纪违法行为。 “廖成林同志真够意思”。张辉说,正当办案人员面对巨大压力,廖书记旗帜鲜明站出来:“调查工作严格遵循办案程序,行动每个进展步骤都向市纪委常委会汇报,作为分管领导,若出问题,我来负责。”廖成林的话大大鼓舞了办案人员的士气。在市委、市纪委大力支持下,调查组成功突破难关,查清了这一涉及6名党员干部的重大案件,将违纪违法者绳之于党纪国法。 公正,严把审理关 廖成林心中,公正,沉甸甸。这种公正,不仅是对执法执纪的公正,更是对人的公正,作为党的纪检干部,公正办案,这才是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 百分之一的错案,对个案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深圳市纪委常委会有一个“铁律”:每一宗案件都要办成“铁案”,分管领导各司其责,分关把守。 既然“站岗放哨”,就不能睁只眼闭只眼,分工负责案件审理的廖成林,从不作“划圈”领导。市纪委副书记孙大卫回忆时说,成林同志有个习惯,喜欢用红笔改材料。一份干净的案件审理报告和处理报告送进他的办公室,拿出来时常常满眼红色,哪怕一个标点错漏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修改完毕后,还亲自将文稿送到起草人手中,解释修改的理由,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身为纪检干部,廖成林常常换位思考:“我们首先要成为‘律师’,然后才是‘法官’。”市纪委常委周向阳说,廖书记向来十分尊重人,从不居高临下,对话时先听对方陈述后自己再讲,大家从不黑脸吵架。工作中,切实贯彻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24字基本要求,严把案件审理关。 这几年来,深圳市纪委工作成效有目共睹,这离不开市委和市纪委常委会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廖成林的身体力行。 大胆创新开办《民心桥》 去年,出现在深圳人脑海里的新名词肯定少不了“民心桥”。深圳广播电台《民心桥》节目自去年8月一经推出,火速蹿红,收听率已跃居该频率第二位。据统计,每周二上午11:00———12:00播出的节目,80%的出租车司机打开收音机仔细地聆听。 《民心桥》成为了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广播电台联合打造的反腐保廉优秀节目。目睹着《民心桥》茁壮成长,廖成林由衷地感到高兴。 当初开办《民心桥》,确实是有风险的。一是在这种直播节目中,群众与政府部门有对立情绪怎么办?二是政府部门不敢承诺解决相关问题怎么办?三是时间长了会不会形成形式主义,没有任何效果,像一阵风刮过就算?面对这些问题,市纪委认为,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大胆创新,上,坚决上!并指定廖成林具体负责这项工作。 《民心桥》就这样诞生了。节目一推出,就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面对记者,廖成林笑言:“我正与媒体一起战斗。”在《民心桥》前,市纪委分别在《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商报》开设《明镜》和《警钟》专栏,常抓不懈已坚持了8年;在《民心桥》后,廖成林又“受命”在深圳电视台推出一个反腐保廉节目。他说,到那时候,深圳党风廉政建设“大宣教”格局将更完善,廉政文化建设将大大加强。 警示教育开先河 时光倒流到1998年,深圳市广大领导干部很难忘怀这样一幕:深圳会堂内,曾为某局领导干部的犯罪嫌疑人登台痛说前非;现职领导干部接受警示教育。台上悔恨万分痛哭,台下的人内心受到极大震撼。 市纪委警示教育形式和内容在全国都有所突破。 1999年,市纪委首次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及家属到监狱参观考察,让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到了监狱,大家的思想豁然开朗,“这样的警示教育好,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家属敲响了拒腐防变的警钟,让每个人都认真思索做官该怎么做才是正道。” 事实证明,这种警示教育活动是成功的,更是超前的。 与警示教育相呼应,1999年和2001年,市纪委和市妇联组织开展了“深圳市十佳廉内助”、“深圳市双十佳廉洁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廖成林狠抓落实,旨在从领导干部家庭、从领导干部身边抓起,筑牢反腐保廉思想道德防线。随后,中央纪委向全国进行了推广。2004年,市纪委又提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创新思路,开展了廉政文化广场推介、廉政文化论坛和廉政文化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廉政文化建设成了深圳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先后被中央纪委和广东省纪委评为专项工作奖、工作创新奖。 下“猛药”治“红包” 深圳与“红包”的博奕整整花了4年多时间。在这个问题上,市委态度坚决,市纪委措施得力,坚持以高压态势持续整治。廖成林认真落实市委、市纪委的部署,和有关部门的同志反复研究制定方案,从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入手,既抓正面示范,又抓反面典型,渐渐地,党员干部拒收“红包”多了,群众举报投诉的少了,去年与2000年相比,举报投诉下降了80%。 去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专门为深圳写下了一段批示,对深圳纠治“红包”和源头治本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深圳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创造了一些治本的好做法,你们下‘猛药’治‘红包’非常好,这是对干部的严格要求,也是关心爱护。希望深圳在抓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上,多创造一些经验。” 这些年来,廖成林分管的党风廉政各项工作,如清理超标车、加强国企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清理通讯工具、实行党政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清理政法机关经商办企业,以及开展收支两条线、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都从实际出发立足创新,以建立规范制度、强化约束机制为目标,取得了显著成绩。 人物小档案: 廖成林,1945年12月出生于四川宜宾,1966年9月入伍,历任班长、团司令部文书、团及师作训参谋、基建工程兵总部参谋;1974年7月入党,1982年转业到深圳市纪委工作,先后在办公室、教育调研室、信访室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1992年10月任中共深圳市纪委副书记至今。 (中国廉政报道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