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先进事迹

时间:2008-04-22浏览:195设置

——向执政为民的孺子牛学习 本报评论员[ 2004-12-01 ] 一头不知疲倦的孺子牛轰然倒下;一颗跳动的赤子之心骤然停止。3个月以来,呼和浩特、包头、通辽,乃至整个内蒙古广袤大地上,人们用心呼唤着一个响亮的名字———牛玉儒。他执政为民的业绩、鞠躬尽瘁的精神,激励着草原上的广大党员干部,感动着那里的几千万人民。 牛玉儒生前担任过包头市市长、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等领导职务。作为党的优秀民族干部,在3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忠于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民;心系群众,勤政为民,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坚强的革命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模范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赢得了各族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牛玉儒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楷模,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广大共产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向牛玉儒同志学习。 学习牛玉儒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牛玉儒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高昂的革命激情,克服困难,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任包头市市长期间,在市委的领导下,他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改善群众生活等方面,提出并实践了具有创新性的思路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任自治区副主席期间,他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使分管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后,他团结带领市委“一班人”,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自我加压,奋力赶超,使全市生产总值增速跃居自治区和全国省会(首府)城市前列,提前实现了“十五”规划奋斗目标;在去世前不到一个月,他仍以顽强的毅力,主持召开市委全委会,作了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工作报告,进一步描绘了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学习牛玉儒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牛玉儒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经常深入到企业、街道、社区、农村牧区等基层一线,深入到下岗职工、困难居民、贫困农牧民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直接解决涉及老百姓利益的实际问题。在病重住院期间,他忍受病痛的折磨,仍时刻关注呼和浩特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弥留之际牵挂的仍是其正在奋斗的未竟事业。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勤政为民的情怀和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深鼓舞着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 学习牛玉儒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坚强党性。牛玉儒同志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参加工作以来,他曾十多次被调整工作,每次都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在工作中,他坚持原则,作风民主,善于团结同志,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和亲和力。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认真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观察、处理民族问题,以实际行动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党的团结和各民族的团结,为各族干部群众树立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榜样。 学习牛玉儒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牛玉儒同志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从严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他的正气和清廉,受到了群众的认同和好评,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树立了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牛玉儒同志为榜样,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勤政为民,争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以实际行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中国廉政报道网) “为官”就是“做事” ——党的好干部牛玉儒的“为官之道” [ 2004-12-01 ] 在牛玉儒27年的“为官”生涯中,有两次任职最为重要:包头市市长和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这可能是他工作最累、付出最多、耗费精力最大的两个职务,同样也是给他带来最大成就感的岗位。 巧合的是,这两次任职都是“受命危难”,重担在肩。每次牛玉儒都二话不说,承担起党的重托,并以自己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兢兢业业,勤政为民的实干,改变了两个城市的面貌,赢得了两市人民的拥戴,也为自己的“为官”生涯呈上最出色的答卷。从中,折射出一个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为人民服务为毕生追求的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内在修养和人品道德。 1996年11月,自治区党委决定牛玉儒出任包头市市长。这时的草原钢城刚刚经历了一场大地震,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不景气,下岗职工堵着政府大门找饭碗…… 此时的牛玉儒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任上已经3年,工作驾轻就熟,上下关系协调。有好心人劝他说:“反正是平级职务,何必跑到包头受那么大累?” 但牛玉儒不这么想,他说:“当官,不就是要多做些事嘛!”临行前,他到多年相交的原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珍家里告别。把酒聊天,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虽然做厅级干部多年,但一直在区机关,现在有机会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工作,是最好的锻炼。” 刘珍是牛玉儒最初踏进政府机关大门就相识的老领导。那时牛玉儒刚从一个下乡知青被选派到哲里木盟(现通辽市)盟委当通讯员。时任盟文化局长的刘珍对这个“特别勤恳、特别爱学习”的“小孩子”印象颇佳,两人半师半友,也算忘年之交。 刘珍说:“下去当‘二把手’,你当真没有想法?”牛玉儒坦然一笑,对刘珍说:“任什么职务是工作需要,我只要好好干,一定干好就行了。” 这番话,让刘珍对这个他“看着长大”起来的后辈,很有点刮目相看。现在说起来,刘珍还赞不绝口,说:“这种党性原则,这种不计个人名位,一门心思干工作的精神,少有!” 确实,在牛玉儒的从政经历中,他有过从盟委办公室干事一下子被委任公社党委书记的幸运;有过连年提升、成为自治区最年轻的厅局级干部的踌躇满志;也有过一个职位上一干七、八年不动的沉寂。但这些不同的际遇对牛玉儒似乎没多大影响,从他的第一个职位起,不管什么时候,他都兢兢业业地干工作,勤勤恳恳搞事业,认认真真履行职责,十足的“老黄牛”风范。 在当包头市长的4年时间,牛玉儒在市委的领导下——“心系群众,勤政为民,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城市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思路和措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包头市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这是官方评价,准确地概括了他在包头市的政绩。 但若要走到包头市的干部、群众中,可以听到更直观、更让人有感觉的记忆—— 比如包钢、包铝、鹿王、稀土高科、华资实业等名牌企业走向集团化、提升竞争力的历程,北京锡华等诸多中外企业落户包头的经历;再比如30年来一直想解决却始终未得而终于在牛玉儒手上圆满完成的“城中村”拆迁,4年盖了前46年总和的居民住宅的惊人数字;以及宽阔畅通的城市道路、免费开放的公园、遍布全市的绿地广场、甚至广场上与人和谐相处悠然自得的梅花鹿,都可以告诉人们这位前市长的故事。 当然,还有令包头人极为自豪的联合国人居中心“2000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良好范例”的称号。 在包头市采访期间,记者随意在市区街头和出租车上与人交谈,先后问过多位普通百姓。无分老少,他们都还记得离开包头已经4年的牛玉儒,而且都说他“是个好市长”。 无独有偶的是,去年4月“非典”期间牛玉儒调任呼和浩特,又一次“临危受命”,又一次面临“轻与重”“难与易”的选择。 当他在遥远的云南边陲接到“立即返回”的电话时,正兴致勃勃地带着一行人考察当地的边贸情况。作为主管外经贸的自治区副主席,他心里盘算的是取人之长,大力促进内蒙古的边贸发展。 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说:“呼市原来的市委书记到自治区当主席后,我们就开始考虑这个职位的人选。呼市是首府城市,地位很重要,所以想从现有的副省级干部中平调一位。呼市市委书记与副省长不同,不是管一条线,而是个个块块儿,事多,麻烦多,矛盾多,既要决策又要执行,工作担子重,责任重大。特别是首府的‘官’不好当,关心的人多,过问的也多,比其他地区更难干。” 所以,储波先“吹了吹风”,让牛玉儒有一定的考虑时间。 牛玉儒的秘书李理说,很多人觉得牛玉儒“留在区里好”,因为他干副主席两年,分管的外经贸工作大有起色,他提出要在2002年实现“3个2”目标,即引进国内资金200亿元,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2亿美元 。当时不仅外经贸系统、连自治区领导也认为有点“悬”。连储波书记都问:“能行吗?”没想到他们提前完成了目标,自治区又是奖励又是表扬,整个系统人心振奋,准备来年继续大干一场。 李理说,各方面工作都特别顺了,在自治区继续干,肯定出成绩。可去呼市工作,万一出点什么事,“这不把以前的成绩毁了吗?” “关键时刻、关键问题考验一个干部。”储波找牛玉儒谈话时,“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接受了。” 储波说,“如果不是完全出以公心,不会这样。” 面对大家都知道“不好干”的调任,牛玉儒不计个人利弊得失,第二次选择了“服从组织安排”。他对关心此事的刘珍说,复杂局面靠“公心”,工作困难靠实干。呼市工作虽说难度大,但现在有西部大开发的好时机,有前任领导打下的好基础,“我还能好好再干一番事情,让呼市发展更快些。” 抱着这样的宏愿,牛玉儒走马上任。上有自治区党委的重托,下有对200万呼市人民的承诺,牛玉儒为了加快这座首府城市的发展,改善城市的面貌,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上任伊始就带领全市人民抗击非典,紧接着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和城市蓝图,带领一班人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实干求实绩。他在呼市的493天,几乎天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呼和浩特的面貌,也在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节节攀高,城市建设的变化之大更是让人惊喜。 储波说:“牛玉儒这个人,从不想着给自己留余地,他总是自加压力,负重前行,无私所以无畏。” 正是这样的品质,让牛玉儒成就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新华社) 正确对待权力与亲情 ———学习牛玉儒精神系列谈之一 [ 2004-12-01 ] 玉 萍 牛玉儒有一句话:“我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属于我自己,我不能随意支配。”他说到了也做到了。牛玉儒当领导干部27年,从乡级领导到副省级领导,可以说官越做越大,但他始终坚持这一信念,从没有随意支配过手中的权力,尤其没有为家人和亲戚谋取私利,因此,家人和亲戚曾一度认为他“六亲不认”。而真正打动百姓的,也正是他的这一执政操守。 称赞牛玉儒“六亲不认”,是讲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一个人一旦当了领导干部,他的情感、人格,已经不仅仅属于个人或是家庭、家族,而是与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结在了一起,与党和国家的利益紧紧联结在了一起,绝不能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家人和亲属去谋取私利。 一些没有过好“亲情关”的领导干部,就是在掌握了一点儿权力之后,首先想到了个人利益、亲朋好友的利益,并不惜以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来满足这些人的利益,从而滑入犯罪的泥潭。 牛玉儒的可贵品格之一,就在于公私分明,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属于人民,身居领导岗位只有为人民努力工作的职责,而没有为自己或亲戚朋友谋取私利的权力。在这一点上,他对家人和亲朋的“无情”、“不义”,恰恰体现出他对广大人民群众有情、有义。他在拒绝了兄妹、亲戚、同学和朋友帮忙找工作请求的同时,却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了几万人的下岗再就业和“4050”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对那些来到他家里反映情况的群众,更是耐心倾听、关心备致,为领导干部严格执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实际上,牛玉儒也是重亲情的。他拒绝了二嫂为其儿子找工作的请求,就觉得像欠下了二嫂的亲情债,因此,插队时二嫂为他做的一个针钱包他一直珍藏着;去世前,他紧紧拉着二哥和二嫂的手,仿佛在请求他们谅解。牛玉儒是一位有激情讲亲情的活生生的人,只是他把这种亲情深埋在了心底,把对群众的深情顶到了心头。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执政理念。牛玉儒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谱写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公”字,在这个“公”字支撑下,他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中国廉政报道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