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先进事迹

时间:2008-04-22浏览:1701设置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2004-03-03 ])   2003年12月11日起,由中央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组织报告团,历时11天,在首都和华东、中南、西南、西北5大城市巡回报告6场,所到之处,引起强烈反响。 感人至深 催人奋进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先进事迹报告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总有一种精神令人感动,总有一种力量让人震撼。由中央纪委、中组部、中宣部联合组织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先进事迹报告团6位成员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们的事迹再一次告诉人们: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始终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根本立场,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指出,切实抓好宣传教育这个基础,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自觉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要通过树立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弘扬正气,鼓舞斗志。 12月11日,由中央纪委、中组部、中宣部联合组织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首场报告会。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洋湖、吉林省长春军分区原副司令员李守发、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长方工、浙江省宁波市对口扶贫办主任张祖安、江苏省南京市郊区大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李元龙、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史来贺,这一个个令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再一次在人们心中激荡。   在首场报告会上,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报告团6位成员,对他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事迹给予充分肯定,称赞他们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胡振民在报告会上提出,要以报告团六位党员干部为榜样,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伟大的事业锤炼着、升华着崇高的精神。汪洋湖等6位同志职务不同、岗位不同、经历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工作方法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最大的利益的问题。   汪洋湖在报告中说:“40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工作环境和职务怎样变化,都不能背离自己的理想信念,都应该勤政廉政,都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忠实地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神圣使命。”简单的语言,道出的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群众利益无小事”。把为公为民落实在行动上,带领群众致富,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共产党人的最高追求,也是6位同志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之所在。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落实“三个代表”,他们放弃了自己本可以优越无忧的生活条件,或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或为群众伸张正义、洗刷冤屈,或在危难时刻,置个人生命于不顾,救助群众。尽管他们身处地区、面对情况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顺应了老百姓过好日子的愿望,维护了群众的利益,作出了让群众满意的业绩。 李守发退休不忘家乡,让全村年人均收入从800元提高到3000多元;李元龙勇挑重担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让多少贫困户盖起崭新的小楼;从解决全村人的温饱,到让村民们提前过上富裕生活,到他临终前那投资十几个亿的三项重点工程,史来贺50多年如一日,始终不忘共产党员肩上的重任;“正局级服务员”张祖安为贵州人民引进优良品种,科教扶贫,4年中引进资金1.4亿元,为当地人民的脱贫致富插上了翅膀……   “公生明、廉生威。”把为公为民落实在行动上,还必须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反对腐败。这是共产党应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应有的精神境界,也同样是6位同志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之所在。汪洋湖一生恪守“人生在世、奉献二字”的座右铭,为官一任,廉政一任,在任经手几十个亿的水利资金,却从未批过一张条子;方工从事检察工作23年,不为金钱动,不为人情系,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执法;李元龙舍小家、为大家,富了群众,却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存款;史来贺创造财富10个亿,自己却没有像样的衣柜书架…… 6位先进党员领导干部中,有的仍然奋战在工作一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而有的因积劳成疾,在群众的眼泪中离开了人世。但是,他们所做的一切,却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为什么乡亲们会为李守发自发地修一条1000米长的“留心”路,会把他住的山沟亲切地称为“司令沟”?为什么几千名村民会为早逝的支书李元龙含泪送行?为什么张祖安会被人称为“正局级服务员”? 答案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群众心里有杆秤,谁把心交给了人民,人民群众就会把他放在心里头;谁把人民捧在手上,人民群众就会把他捧过头顶。”   在短短10余天里,报告团连续在北京、南京、南昌、广州、贵阳、西安举行了6场报告会,场场爆满。报告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反响。   在北京,6位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真情深深打动了在场听众,热烈的掌声不时响起在人民大会堂。与此同时,《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人日报》等各大媒体专门开辟专栏并配评论对他们的行程全面报道。   在南京,来自省级机关、驻宁部队、高校和南京各界代表3000多人听取了报告。报告会场内座无虚席,掌声热烈。省委书记李源潮亲自出席并讲话,要求全省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向先进人物学习,把为公为民落实在行动上,像李元龙临终前向同事们交代的那样:“好好的为老百姓办事。”   在南昌,几千名党员干部噙着眼泪听着报告,报告会不时被雷鸣般的掌声打断。报告结束后,一位听众代表拉着汪洋湖的手说,你们真不愧为“人民公仆”,如果每位党员都能像你们这样,就一定能保证党的先进性。   在广州,“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是听众们的普遍评价,报告会在如潮的掌声中结束后,各界观众纷纷向记者讲述着他们受到的震撼。他们表示,一定要以6位同志为榜样,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决不用权力换私情、谋私利。深圳一位基层法院院长是李守发17年未见面的老战友,他说李守发可亲,就在于他的平凡,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如此感人之事;他可敬,就在于他退了休,仍然心系人民,不忘一名党员的职责。   在贵阳,代表团的到来,在当地引起轰动,因为他们就是张祖安的对口扶贫点。他们对这些优秀同志的事迹更有发言权。如今,6位同志已成为全省干部学习的模范。省委书记、省长等领导和各界代表听取了报告。省委书记钱运录在会上表示,加快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富民兴黔,同样需要这6位同志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在西安,陕西全省副厅级以上千余名党员干部听取了报告。当地媒体不但大篇幅报道报告团的报告内容,而且刊发党员干部的感想:要把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各项目标任务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先进事迹报告团活动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次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每次报告结束后,总有群众久久围在报告团成员身旁,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更表示自己要向他们学习的决心。许多地方还纷纷向报告团发出热情邀请,请他们也到当地作报告……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先进事迹报告团活动也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次全面深入的宣传教育,它将对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容,起到持久、有力的推动作用。 做执政为民的合格领导干部 汪洋湖   40多年的工作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工作环境和职务怎样变化,都不能背离自己的理想信念,都应该始终坚持勤政廉政,都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忠实地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神圣使命。   我在水利厅工作13年,为了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管好用好水利资金,我始终有个记“流水账”的本子,把布置的主要工作、10万元以上的资金安排等,逐一记录下来,作为检查工作的根据。我还把自己经手的工作全部建册归档,不管什么时候,都对此负责。有人说我太死板,太认真,太不讲情面。但我觉得,既然组织信任,赋予重任,如不履职尽责,就愧对良心、愧对职责、愧对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1998年吉林市搞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时,由于我们严格把住了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关,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水利资金进行的14批次检查中,都得到了好评;对水利工程进行质量检查44628次,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品率达到了81%。   人是有感情的,我也有亲情、友情,但四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只有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义,才能珍惜和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我29岁就任县级领导,先后分管过党务、群团、文教、农林、公安司法等工作。按照世俗的眼光,有很多“发财”的机会,但我始终认为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是公权,决不能用来为个人谋取任何私利。1998年大水过后,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我们省水利建设的投资超过40多亿元,相当于前40年的总和。这时来找我的人很多,其中不乏一些老同事、老朋友。如果稍一放松,得到“好处”是很容易的。但我清醒地认识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人家凭什么无缘无故的给你好处?为保证国家投资的安全,确保工程质量,我与班子成员共同研究,采取治本之策,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了全省水利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并派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其中,实行全过程监督。我还与班子成员约法三章:不谋非分之财,不上人情工程,不搞暗箱操作。并带头践诺。从未指定过一家承包商,从未写过一次条子,也从未暗示过任何人。   我对学习非常感兴趣,这么多年来,从未间断过。我觉得,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学习应该是自觉的,也是终身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工作的能力,担负起岗位责任。我大学时,学的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从事过所学专业的工作。工作中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绩,除了靠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外,是刻苦学习使我获得做好工作的知识保证。2001年,组织安排我到省政协担任秘书长,一年后,到省人大担任副主任,我又步入了全新的工作领域。为了尽早适应工作,担负起岗位责任,我本着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的原则,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虚心向政协、人大领导和同志们请教,系统学习有关统一战线理论,人大工作规则和法律知识。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人大的立法活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到有立法权的市、州进行立法调研,较好地掌握了工作主动权。在政协、人大工作的两年时间里,我深刻地认识到,到政协、人大工作,绝不是退居二线,更不是“闲差”,而是执政为民的重要岗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公正清廉执法如山 方 工   1979年,我调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分院工作,今年3月被任命为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长,并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无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我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不敢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是人民的检察官,不敢忘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始终追求: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公公正正执法!   从走上检察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我给自己立下了公正执法的办案原则。24年来,我经办和审批了3000多件刑事案件,但无论对什么样的案件,我都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执法,没有出现一起错案。   2000年,我承担成克杰受贿案的审查起诉工作。面对这样的高官,代表国家行使公诉权,我深感责任重大。审查提讯过程中,成克杰不时装出一副可怜相。有些年轻的办案人员天真地认为,成克杰态度这样好,案子不会太难办。我想,绝不能相信贪官煽情式的忏悔,绝不能被假象所蒙蔽。我加班加点,调阅60多册厚厚的案卷,悉心研究成克杰的供述,对开庭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在庭审中,果然,成克杰推翻了以前所作的有罪供述。面对这个不知悔改的腐败分子,我和同志们以确凿的事实和对全案证据的充分把握,当庭对他进行了义正词严的驳斥。最后,成克杰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我时常告诫自己,“廉洁没有底线,自律不能封顶”。多年来,为案子敢找我说情的事,屈指可数。因为我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都知道,我从不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做交易,从不办昧心案、金钱案、关系案。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谈工作只能在办公室,出去“坐一坐”免谈,任何人都一样。   1998年妻子所在的工厂进行企业改制,要求年满45岁的女工一律办理内退手续。当时妻子还不到45岁,又是车间的生产骨干,可内退名单一公布,有她的名字。妻子不想过早地内退,哭着求我出面找厂里领导说情。我对她说:“你说得不错,我可以去找厂领导,他们也可能会给我这个面子。但我帮你办了,我们就会让人家戳一辈子脊梁骨。”最终妻子还是内退了。   其实,我也是普通人,也有朋友,也重感情,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但是我不能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去换取私情,苟取私利。如果我牟取非分的利益,就是对党的背叛,如果我怕得罪人就势必得罪人民。   这些年来,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尽了应该尽的本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多荣誉和很高的评价。但我清醒地知道,这些荣誉都离不开党的培养教育,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关怀哺育,离不开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今后,我一定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对人民负责,履行好应尽职责,作为不懈追求,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业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厚望。   请同志们放心,请人民放心,请党放心! 老骥伏枥志为民 李守发 我是吉林省长春军分区原副司令员。1998年9月退休后,和老伴回到老家辽宁省开原市马家寨乡杏花村,帮助乡亲致富奔小康,使群众人均收入由800元左右增加到3200多元。   1999年,我回杏花村过春节才知道,全村人均收入只有800元左右。一些人家要靠贷款种地,换来年吃年用,80%的孩子没念完初中。大年初三,我给94岁的张大爷拜年,我看着他桌上的苞米面糊糊和大饼子,心痛了,坚定了我还乡务农的决心。   82岁的老娘听了我的想法,半天才说出一句话:“这才是我的好儿子,没白出息一回,还知道惦着村里的乡亲们。” 就这样,我和老伴把家搬回了杏花村。   带兵打仗要懂战略战术,带民致富要学科学技术。一定要给乡亲们蹚出一条富路。我到吉林农大做土壤分析,到绥中果树研究所学林果栽培,到靠山镇看花木种植,终于成功地将生长快、周期短、耐寒、抗旱的白毛杨栽到了山上。当年,我又承包了190亩荒山,在总共260亩的荒山秃岭上,种植4万多棵杨树、松树和果树,成活率85%以上,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现实感召了群众,承包荒山迅速从杏花村热遍了马家寨乡。全乡有480多户群众承包了7000多亩荒山。家乡的山又青了,水又绿了。   要想富,上花木。我引进了优质花木品种和种植技术,在十亩苗圃里,纯收入8000元,用事实教育了村民。杏花村有40多户村民承包了350亩荒山,种植花木30多个品种。膜种田,创高产。我在全村第一个用上了地膜。一亩花生比他们多产300斤,半亩地瓜比他们高产1000斤,乡亲们眼亮了。现在的杏花村,每到春天,白花花的地膜覆盖了大片大片的地瓜、西瓜、花生地。要想强,养牛羊。我南下山东鄄城,引进了36只小尾寒羊实行“圈养”;北上吉林榆树引进黄牛圈养技术,很快全村有2/3的人家都搞起了科学养殖。   共产党人就是要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村民戴柏勇家,一年挣不到1000元,我头年教 她管好了30亩榛子园,开始有了零花钱;二年帮她种了5万棵树苗,收入2700元;第三年又帮她养起了黄牛,从此这个穷家过上了富日子;今年家庭收入超万元,人均收入4000多元。   杏花村有条小河,河上没有桥。为方便两岸群众生产生活,我拿出7000元,发动民兵,建起了一座便民桥,群众称为“连心桥”。   群众心里有杆秤,谁把心交给了人民,人民群众就会把他放在心头;谁把人民捧在手上,人民群众就会把他举过头。这几年,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却得到了乡亲们的深深爱戴。乡亲们看我上山下山没有路,自发地为我修了一条1000多米长的沙石路。修路那天,一下子来了百十台车、一千多号人。那场面,让我这个戎马生涯36年的老兵流下了热泪。乡亲们把这条路叫“留心路”,把我住的山沟称为“司令沟”。 当好“正局级服务员” 张祖安 我是浙江省宁波市对口扶贫办公室主任。我的工作就是在宁波和贵州之间架起一座沟通联系的桥梁,帮扶贫困群众,“让千家万户得益,让千家万户致富”。 入党30多年来,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领导岗位,我都始终奉行两句话:“凭良心做人,凭党性干事。”   黔东南州台江县反排村地处“苗疆腹地”,饮水问题是当地群众的第一大难事。村民们吃水要走很长的山路。挑水的溪坑,很不卫生。我到那里看了以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要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一回到宁波,我马上找对口帮扶的单位,多次邀请他们前去考察,反复研究引水入户的办法,当年就建成了人畜饮水工程。   我在调研中发现,山区老百姓最怕的是得病,那里的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不在少数,缺医少药成了困扰山区发展的现实障碍。   对医疗卫生,我是个“门外汉”。于是,我就请市卫生局的领导和专家到贵州实地考察。谁知道,中途火车误点,我们一行人疲惫不堪地赶到三穗县县城,已是凌晨两点半了。小县城的招待所条件比较差,好几间房的厕所还堵上了。面对尴尬,我就自己去捅下水道、冲厕所。专家们看到这情景,感动地说:“就冲着你老张的诚意,我们一定帮你当好参谋。”那一次,卫生考察团一口气跑了10天。专家们回来后不久,两支医疗队就来到麻江县和兴仁县人民医院工作,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带进了大山。   在我看来,当领导干部,实事求是最重要,任何项目决不能只顾眼前,追求轰动效应,一定要落实到农户,确保收到实效。   这些年,通过我们扶贫办牵线搭桥,宁波的不少优质农产品飞越千山,落户贵州。黄平、麻江等县引种了高产雷竹,丹寨引进了水蜜桃,晴隆引进了波尔山羊……这些优良品种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发展经济打下了扎实基础。   一次去丹寨、麻江等地考察,发现少数农户竟然把我们送去的种鸭给宰杀了,雷笋还没长成竹子,就挖掉吃了。这种情况使我意识到,发展经济,转变观念最重要。 为此,我们又及时启动了“科技扶贫”、“智力扶贫”项目。这些年,一批批农业专家、支教老师、青年志愿者、医疗队出现在海拔1000多米的少数民族村寨。从1999年起,我们又先后将贵州两个州的600多名村镇干部、县长、县委书记请到宁波。这些干部经过培训以后,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带回了技术和信息,如今都成了乡村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这些年,宁波已累计向黔东南、黔西南州投入帮扶资金1.4亿元。为两州新建或扩建学校112所,使5万多名学生改善了学习条件。已建成的各类医疗机构,使300万人受益。新建的饮水工程解决了近7万人的饮水困难。同时,我们还发动港、澳、台的宁波同乡,捐资2400多万元支持扶贫。黔东南州为感谢宁波人民的无私帮扶,将一条新建的大道命名为“宁波路”。   有人给我取了个“正局级服务员”的雅号。我想,我们共产党干部不就是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吗?群众的利益无小事,实现和发展好群众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大事。我将在自己的岗位上加倍努力,把扶贫工作做得更好。 我们信得过的好支书 李 冰 我是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名宣传干部。今天,我从遥远的扬子江畔带来一个故事,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感人肺腑的故事。   南京市六合区大泉村,曾是雨天行路难、旱季饮水难、群众生活难的贫困村。村里干群矛盾尖锐,财务账目混乱,集体经济不仅是个“空壳”,还欠了30多万元的债务!   1999年3月,六合区竹镇镇工业公司经理李元龙接受组织安排,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李元龙上任不久,便到了春播时节。村里的灌溉用水来自离村8公里外的大泉水库,路上跑冒滴漏严重。以往每年放水时,要雇几十号人看水,一年仅看水费就有16000多元,这对贫困的村民来说,是一笔多大的支出啊!   在村组干部会议上,李元龙斩钉截铁地说:今年不雇人看水,村干部义务为老百姓看水,一定要把农民的负担降下来!   李元龙每天带着村干部奔走于沟渠涵闸之间。多少个日日夜夜,哪里漏水,他衣服一脱就下去堵漏;哪里出现用水纠纷,他饭碗一丢立刻赶到现场。一天,灌溉渠道突然被水冲垮,水从六七米宽的缺口哗哗地往外涌。李元龙急了,扛起装满黄土的草包第一个跳进水里。在他的身后,是扛着草包跟上来的党员、干部,是组成人墙的100多名群众。经过8个小时的奋战,漏洞堵住了。可此时的李元龙累得再也支撑不住,倒头便在大堤上睡着了。秋后结算,全村群众惊喜地发现,这一年的水费每亩仅35元……   接着他就盘算如何让村上近3000口人过上更好的日子。他搞土地流转,搞农业结构调整,搞低产田改造,搞劳务输出。他在任的4年里,村里不仅还清了债务,还一跃成了区里的先进村。   李元龙有辆“永久”牌自行车,他已经骑了20多年,骑上去不光铃铛响,上下哪儿都响。4年中,它陪伴李元龙走过大泉村的沟沟坎坎,走遍大泉村的家家户户。   60多岁的马云龙孤身一人,没人照顾。一天,屋外响起自行车的铃铛声,他心头一热:是李支书来了,这下有救了!只见李元龙扛着100斤大米,弯腰走进小屋。李元龙找来医生,还拉来了照明电。现在马老汉在李元龙安排下住进了镇敬老院。   李文兵家里很穷,李元龙帮他担保贷款2000元,买了34只羊,又自掏500元给他盖起了羊棚。这几年,仅养羊一项,李文兵每年的纯收入就有8000多块钱。前不久,一栋崭新的小楼也盖了起来…… 4年中,他骑着自行车,奔波在方圆40多里的大泉村境内,每天把需要给村民解决的事情记下来,就是大年初一也不例外。他一共记了5大本工作日记,其中2001年4月1日这一天就记下了16条!4年来,李元龙究竟用自己的工资帮助交不起税费的村民垫了多少款、借给转给村民多少生产和生活费用,没人说得清楚。他后来生病住院,仅村民已经还来的钱就有17000多元。而李元龙节衣缩食,家里用的还是15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李元龙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关心过自己。2002年10月13日晚上,李元龙开完镇党代会骑车回家,一下子摔倒在地,不省人事,经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 今年4月24日,李元龙记下了最后一篇日记。这一天,他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找预备党员谈话,另一件是用颤抖的手写了一张5000元的欠条。那钱是村里给他治病的,他坚决不肯花公家的钱。   去世的前三天,他在病床前召开了支委扩大会。他断断续续地嘱托大家:“我走了以后,你们一定要团结,一定要体谅群众的难处,好好替老百姓办事。”   2003年8月27日,年仅47岁的李元龙怀着对大泉土地的无限眷念,怀着对父老乡亲的无限牵挂,怀着对家人的无限歉疚,走了。 毕生为民造福 刘俊荣 我是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村委会副主任,我从小就看到史来贺老书记为了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带领大家成年累月一身水一身泥地干,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行动常常让我感动。   史来贺同志1949年入党,1952年任俺村支书,今年4月23日去世,干了整整51年。他4次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7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连任4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江泽民同志到刘庄视察时说:“社会主义好,刘庄是有说服力的。”   史来贺老书记常说:“共产党就是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1953年,老书记带领大家开始平整土地,投工40多万个,动土200多万方,硬是把700多块高低不平的盐碱荒地改造成四块大方田。为了夺取棉花高产,老书记在棉花试验田一住就是8年,使俺村千亩棉田亩产达到102公斤,创造了当时全国最高记录,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为了让全村人都过上现代化的新生活,史来贺老书记决心带领大家创大业。1985年,他经过市场考察和科学论证,决定建一座生产肌苷的药厂,这是一项高科技生物医药工程。有人担心地问:“这高、精、尖项目,咱农民能搞成?”老书记坚定地说:“事在人为,人家能干成,咱也能干成!”现在,俺村已拥有生物制药厂、造纸厂、热电厂、酒店等企业,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2年,刘庄1616口人拥有固定资产9.1亿元;上缴国家税金4529万元,人均2.8万元;村民免费住着集体统一建的新村楼房,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实行免费,还享受着医疗、旅游等20多项福利;年人均实际收入超万元,户均存款20万元以上。村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几十年来,俺村无一刑事案件、封建迷信、赌博现象。所有这些,都凝聚着老书记的心血和汗水。   史来贺老书记当干部50多年,无论地位怎样变化,他都坚持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人不离刘庄。他搞企业出名后,一家公司请他当名誉经理,还送来半汽车礼品,被他婉言谢绝。他经常教育我们:“咱刘庄不能搞歪门邪道。不走正道,富了也不文明,也不光彩!”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对家人“约法三章”:一不准搞特殊;二不准谋私利;三不准脱离群众。   在老书记最后的几天里,乡亲们天天围在老书记门前,纷纷向我们村干部建议:“样板房盖好了,让老书记住进去吧!哪怕是住上一天,咱全村人心里也好受点!”老书记到底也没有住上我们正在建设的别墅式新村公寓就离开了我们。   老书记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俺村党委决心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按照老书记勾画的宏伟蓝图,与时俱进,把刘庄建设得更加美好!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