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从学习开始

时间:2016-07-07浏览:62设置

来源:光明日报

 

梦想从学习开始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

  学习一直是影响“国运”的隐性杠杆。历史上,一些民族和国家迅速崛起,学习释放的正能量最耀眼最持久;还有一些民族和国家逐步沉沦乃至消亡,不善学习的教训最触目惊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以学习开局,大会结束后的第三天,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带头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加强学习托举中国梦。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大鲜明特色。

  学习是我们党成长壮大的“秘密武器”

  2013年3月1日,在庆祝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一个新论断: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是中国共产党95年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的一条重要经验总结,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个重要秘密所在。纵览中国共产党党史,党的学习与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一直同向、同行。在一些关键时期,党的学习对革命、建设和改革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历史地看,党的学习实现了五次重大创新和发展。

  一是建党初期,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标志,党在“向谁学、学什么”的问题上找到了突破口。我们党是在学习吸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成立的,自成立起就自觉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光辉旗帜,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党在学习上的第一次理论创新,与党相伴而生。从理论上看,它初步规定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使党的全部理论建构和发展有了正确方向和科学的逻辑起点。从实践来看,党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起家、壮大,中国革命的面貌随之焕然一新,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华儿女救亡图存找不到出路的历史,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一个积贫积弱的东方大国带领人民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伟大实践。

  二是延安时期,以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为标志,在“怎么学”的问题上把学风摆在党的建设重要位置。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重大命题,在思想路线上对“左”倾教条主义给予了致命一击。在1941年5月召开的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深刻批判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这一恶劣作风,号召全党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回答了在当时时代条件下全党应该“怎么学”的问题,拉开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序幕。在此历史阶段,党的学习理论的框架、立场和方法论基本奠定,是党的学习理论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三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为标志,全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全新的学习革命。文革结束,百废待兴,邓小平号召全党来一次重新学习。正如他所言,“搞建设这件事情比我们过去熟悉的搞革命那件事情来说要困难一些,至少不比搞革命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全党还是小学生”。与延安时期的学习相比较,改革开放后的重新学习蕴含了更多的国际要素,面临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遇到过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摸着石头过河”的学习路径,它在本质上是走自己的路,学习、吸收、再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学习理论的第三次创新发展,与中国道路的开辟密切关联。

  四是以十七届四中全会为标志,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全党学习由“重视学习”向“学习型”转变。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信息革命深刻变革对全党学习提出新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重大战略,这在世界政党之林中是第一次,具有首创和示范意义。随后,中央成立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协调小组和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学习型”与“学习”相比,内涵更深了、要求更高了。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型”变成了“三型”。“三型政党”,学习先行,更加突显“学习型”之于党的建设的特殊意义。

  五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一个学习大国”为标志,开启统筹全党学习和全民学习、统筹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国家建设新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

  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亚信峰会后与外国专家座谈时,第一次提出“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建设学习大国的提出,是党把自身有关学习的意志和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和主张的重要体现,优化和丰富了党的学习理论的框架结构和关切领域,形成了学习在国家、政党和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多位一体、全面开展的新局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以全党学习带动全民学习、以学习型政党建设引领学习型国家建设的良好形象,体现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高度的学习自觉、自信和自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成熟型政党的开阔胸怀和世界眼光。

  学习是催生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的“金钥匙”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经济发展的“中等收入陷阱”到人口红利的“刘易斯拐点”,从政府公信力的“塔西佗陷阱”到百年梦想的“小康突围时刻”,从国际政治的“修昔底德陷阱”到兴衰治乱的“历史周期律”,面对这些挑战,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央政治局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把学习作为向前、向深、向远看的重要法宝,以上率下,为不断提高全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作出了表率。

  以学习提升治国理政新思想。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国情的大国,不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抑或是抓改革,都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唯有依靠学习才能不断前进、不断突破。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思想,无一不是在学习中产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下,中央政治局围绕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富有探索精神的学习。以学习拓展视野、统一认识、科学决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产生的重要方式,催生了“思想构筑未来”的磅礴力量。

  以学习推动治国理政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建党前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吸收,就无法找到一个真正能够救亡图存的“主义”,就无法建立一个对国家和民族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党;没有革命期间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特别是在革命中学习革命,就无法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就无法建立新中国;没有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向苏联学习特别是在建设中学习建设,就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国家建设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没有改革开放后向自己的经验教训学习、向过去的对手学习特别是在改革中学习改革、在开放中学习开放,就无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擎起、成功开辟中国道路,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根据党的阶段性历史任务,党的学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重点和方向,但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始终着眼时代大势,始终着眼党运、国运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让学习切实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不断解决党和国家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再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形成了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

  学习是托起梦想成就梦想的“奠基石”

  学习上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最根本的落后。未来社会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学习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所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

  当前,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的历史征程中,不论是攻坚克难还是深水跋涉,全党都必须向学习要定力、要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最大限度释放学习红利,要坚持“四以”指向。

  以学固本。本固党强,本固邦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要固的本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真正做到以学固本,就应牢牢抓住科学理论武装不动摇、不懈怠,以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觉和自信。

  以学立德。人以学而立,立以德为先。以学立德,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以学增智。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学增智,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努力吸收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切实提升知识总量、知识质量,不断提高认识新情况、解决新矛盾、处理新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以学兴业。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指导实践。以学兴业,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围绕实现中国梦开展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增强执政能力,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肖君华)

返回原图
/